轰炸之王:靖国神社里的遥远符号

2015-08-15 09:20 来源:未知

   在历来宣称不按军衔排位的靖国神社,奥田喜久司的照片是中日战争军人遗像中尺寸最大的一幅。

    照片上的年轻人,唇边还没有后来标志性的那撇胡须。身穿军装的奥田喜久司抱臂而立,细长眼睛中透露出些许傲慢。

    1939年11月,45岁的奥田喜久司驾驶轰炸机,在成都上空被中国空军击落。这名曾经的“海军王牌飞行员”,成为日本海军航空兵在中国战死的最高指挥官。这让日本海军很是震惊。

    奥田喜久司出生在日本兵库县一个军人世家,20岁时考入日本海军航空兵学校。他很快就崭露头角,并被派往美国留学,回日本后又进入海军大学高级研修班深造,开始形成他的一整套战略轰炸理论。他的逻辑是,要靠轰炸对入侵地区的民众造成心理恐慌,让他们尽快臣服。奥田喜久司后来赢得了“轰炸之王”的称号。

    1935年,奥田喜久司升为海军大佐,担任水上飞机母舰“神威号”舰长。按理,这个顶着理论大师和一流飞行员光环的“轰炸之王”,只要坐镇后方指挥就可以了,可他却亲自开着飞机披挂上阵了。因为心高气傲颇为自信的奥田喜久司认为,日本的侵华战争,正是他展示本领、实践他轰炸理论的大好时机。

    从1939年5月起,日本海军航空队就开始不断空袭重庆,造成大量平民伤亡。10月,中国空军和苏联支援航空队对日本航空队的汉口基地进行袭击,突袭不仅击毁击伤了160架日军飞机,还把正在跑道附近开会的一群日本航空兵高级将领炸得七零八落。

    日本方面要求,一定要报复此次突袭的中国空军,而奥田喜久司是当时在场的最高级别将领,直接指挥报复行动责无旁贷。于是,他带领着36架日本当时刚刚研制出来的96式轰炸机去轰炸成都。

    身为一名轰炸机专家,奥田喜久司知道,96式轰炸机有包括航程长在内的很多优点,但也有致命的缺点,就是机翼部位容易受到攻击。他曾向上级提出,不要着急用96式轰炸机去执行任务,但上级已经等不及了,要求立即开展报复行动。于是,1939年的11月4日,36架96式轰炸机,和另外18架其他型号的战机编队,浩浩荡荡地从武汉出发,执行轰炸成都的任务。

    中国空军预料到了日军的报复行动,做好了迎战准备。日军飞机飞到成都上空没多久,奥田喜久司的座机就遭到攻击,被中国空军追打,两边的机翼全部被炸飞,最后像一支铅笔一样垂直坠落在一块水田里,“轰炸之王”随之丧命。追击奥田飞机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也同时殉难。

    中国军民在打扫战场时,从轰炸机残骸中找到了配有黄金短剑的飞行员遗体,短剑上写着“轰炸之王”。后经确认,他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奥田喜久司大佐。

    但是,日本军队并不承认奥田喜久司是被中国空军击落的。他们的说法是,奥田发现飞机受伤而毅然撞向地面。为此,还将他的军衔从大佐升格到了少将。

    当年,战死的奥田喜久司留下了3个男孩,其中最小的一个刚刚两岁。后来,老大老二追随父亲参军,也战死。

    如今,奥田喜久司最小的儿子也已经83岁,70年前结束的那场战争,在他身上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。父亲作为一个符号已经太遥远,他也很少与人提起那段往事。对他来说,现在最重要的事,就是每天在医院照顾生病的太太。

    有人告诉他,在中国的成都,有一个叫樊建川的民间收藏家有奥田喜久司所驾驶飞机的遗骸,还有一名当时参与战争的中国军人知道他父亲的遗骨埋在哪里。听到这些,老人除了沉默,还是沉默。

版权声明: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
分享到:0